涡街流量计发展概况

 
优量产品目录 Products
资质证书 Certificates

计量器具许可证:
苏制02000305-2号
(涡街流量计)
资质证书 Certificates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泰运路7号

销售部:0510-83118288
(总部)0510-82026888
    013906177388
广州办:013518036670
西安办:013906188482
北京办:013488764401
国际部:013400009339

涡街流量计发展概况
涡街流量计更多相关
 
   涡街流量计技术
 
 
流体绕曲面运动时,很容易产生边界层分离,尤其是绕流体为不良的流线型柱体时,旋涡分离会更加强烈。
根据实验观察,当流体绕过非流线型柱体时,由于边界层的不稳定性,使流动分离产生的旋涡有一定的规律。当雷诺数较高时,旋涡在柱体的某一侧形成并分离时,则另一侧就不可能形成旋涡,而只为旋涡形成与分离做准备。只有当某一侧旋涡离开柱体一定距离后,另一侧才可能形成旋涡,于是在柱体两侧形成交替的、有规律的旋涡列,这就是涡街。
斯特劳哈尔首次用试验方法发现阻流体后方尾流的涡动具有周期性规律之后30多年,卡曼通过大量试验,观察涡街的稳定性,并发现两列旋涡间距离与同一列旋涡的间距存在一个恒定的比例......。涡街流量计就是利用卡曼的涡街理论制作而成的。
http://www.youlo-flowmeter.com
http://www.znzdy.com
http://www.qtllj.com
http://www.kqllj.com
http://www.zqllj.com.cn
http://www.ylllj.com
 
   涡街流量计发展概况:
涡街流量计发展概况
在自然界中,存在许多流体振动现象。例如旗帜在 风中飘扬;野外架空电线在风中发出的嗡嗡声响;小溪流是水中的水草、禾苗、小树干频频摆动等,都是流体振动现象的具体表现。
在流体振动(hydrodynamic oscillation)现象中,流体振动频率与流速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应用这种原理测量流量的仪表包括旋涡分类流量计(Vortex Shedding Flowmeter)常称涡街流量计;旋涡进动流量计(Vortex Precessing Flowmeter)常称为旋进旋涡流量计;射流流量计(Fluidic flowmeter).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美、欧各国和日本的科学家先后以不同的方式投入流体振动流量计的研究。到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先后出现了以上三种流量计。因制造、应用和推广方面的原因,三种流量计的发展状况有所不同。涡街流浪记的特点发挥地比较充分,被用户接受较早,发展最迅速。其他两种仪表发展相对缓慢些,但这几年也逐步在推广。
古时候,人们就注意到风可以使拉紧的琴弦发出不同的声音。也有半夜里,挂在床头墙壁的自鸣琴,被夜风吹得发出声响,把主人从梦中唤醒的记载。16世纪中期,著名画家、科学家达.芬奇就在他的作品里描绘了插入水中钝体的后方出现的旋涡列。
世界上最早研究涡街现象的人是匈牙利物理科学家斯特劳哈尔(strouhal)。1878年,在他指导的实验中发现:在风的作用下,一根细弦丝发剩的音调跟风速成正比,而与弦丝的直径成反比。
1879年,罗德.拉雷特(Lord.Rarleight)发现:旋涡引起流体振动时,振动方向与流动方向相垂直;他还观察到:琴弦的固有音调与风对其作用的音调相吻合时,声响会骤然增大。
1908年贝纳德(Benard)指出了圆柱体后方尾流的周期性与旋涡的形成和排列有关。
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冯.卡曼(Von.Karman)在进行了大量实验观察的基础上,研究了涡街的稳定性,并发表了关于无限大均匀流场中涡街的稳定条件的著名论文。从数学上证明了圆柱体下游形成涡街的稳定条件。卡曼的这一结论为涡街流量计的发展与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然而,人们早期对涡街现象研究的主要目的却是为了防灾。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航空工业的发展,发现了涡街形成对生产和建设设施的破坏作用,例如高层建筑物、桥梁、塔架、港口设施、船舶桅杆、缆绳、钻井平台支架等,在大风浪中遭破坏;锅炉排管、热交换器中的汇管、管道中的测温套管的损坏或折断都与涡街形成有关。因此在较长的时间内,学者们都在观察和研究涡街形成的规律性,探索涡街产生破坏作用的原因。寻找防止这种破坏作用的方法。20世纪中期,就有学者声称:人类与旋涡危害作用的斗争已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事物总是存在着两面性,当一些人在研究防止涡街破坏作用的时候,也有另一些人则在探讨如何利用涡街现象和原理做有益的工作,应用卡曼涡街测量流体流速的设想就是其中之一。这种设想最先见于1935年美国专利。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罗什科(Roshko)提出了应用卡曼涡街测量风速的可能性,并进行了有关试验。1960年,在日本志波号船上,进行了应用卡曼涡街原理测量船速的试验。
以上各项试验研究工作,均是在无限大的两维均匀流场条件下进行的。在三维的管流流场中,进行涡街测量流量的研究工作,则要推迟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
在这期间,日本、美国和前苏联等国的科学家相继开展了涡街流量计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1967年日本学者土屋喜一和山崎弘郎研究应用涡街原理测量圆管流量时,就在圆管中垂直地放置一圆柱体,在圆柱体下游设置了可绕固定轴转动的金属小旗。流体流动时,涡街的作用使小旗左右摆动,以此来检测旋涡信号,进行流量测量试验。
1969年山崎弘郎等人研究陈宫热丝检测法涡街流量计。采用的旋涡发生体为圆柱体。这一成果最终有横河电机制作所推出的商品化涡街流量计。几乎同时,美国Eastech公司研制成功热敏电阻检测法涡街流量计,这种流量计采用三角柱发生体,后来被日本OVAL公司引进。
这两种仪表,称为涡街流量计的先导,在钢铁、石油、化工等行业获得应用。其特点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也向世人预示出涡街流量计的光明的未来。
70年代是涡街流量计进入快速发展的使其,各种新型的检测方法和新产品纷纷问世,让人目不暇接。70年代各国仪表公司推出的涡街流量计新产品大致有:
美国西屋公司(West House)应用超声检测技术推出超声式涡街流量计。
日本北辰电机厂应用应变检测技术开发成功应变式涡街流量计;
美国伊斯坦公司(Eastech)推出第二种涡街流量计,即应用磁电检测技术的振动体式涡街流量计问世;
英国肯特(Kent)公司采用电容检测技术和矩形发生体,向用户提供了电容式涡街流量计;
美国Ficher & Porter 公司用用应变检测技术,把增强型应变式涡街流量计奉献给用户;
美国Foxboro公司采用压电检测技术和用T形发生体,把压电元件加膜片作为检测元件的涡街流量计推向市场。
日本横河公司经过近10年潜心研制,用压电检测技术和梯形发生体,继热丝式涡街流量计之后,推出该公司的第二种涡街流量计产品--应力式涡街流量计。
进入80年代,涡街流量计的发展强势如初,新产品继续推出,老产品不断改进提高。
美国Fisher control公司研制出双发生体应力式涡街流量计;
德国E+H公司和英国肯特公司应用压电检测技术,分别开发成功检测元件内查实和检测元件后置式的涡街流量计;
美国Ficher & Porter公司成功开发双发生体和双检测元件应力式涡街流量计,并首先在安装使用书中向客户提供干标定技术指标。
日本东京计装株式会社开发成功光电式涡街流量计。
到80年代后期,美、欧、日本等国已分别有10家左右企业生产各种涡街流量计产品,据有关资料介绍,1987年世界涡街流量计的产量接近4万台。
涡街流量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就是产品的标准化工作受到各国的重视。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先后制定、颁布了本国的涡街流量计产品标准。1987年美国机械工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ASME/ANSI MFC-6M-1987;1989年日本颁布了工业标准JIS Z 8766-1989;德国也颁布了涡街流量计的产品标准。在各主要国家颁布了标准之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CD12764)的形式发布。这些都标志涡街流量计的开发、制造和应用进入到规范化时代。
90年代以来,涡街流量计的发展,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1.技术基础型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在日本,开展涡街流量计干标定的研究试验工作,并深入进行取得成果。为体现这方面的成功,他们对1989年版工业标准进行了修订、增补,增加了标准发生体及各部分尺寸对斯特劳哈尔数影响灵敏度方面的内容和涡街流量计安装影响方面的内容。这就是JIS Z 8766:2002的新版本。
2.信号处理技术方面想数字化方向发展。从常规的有源滤波器的应用,向跟踪滤波、自适应滤波和数字频谱分析应用方向发展,提高了涡街流量计的精度,抗干扰能力和测量范围度。
3.想一体化、智能化、多参数检测方向发展,现场总线技术被引入涡街流量计领域中,现场总线智能型涡街流量计,将成为现场总线系统(FCS)中的重要仪表之一。
4.国内外都开展质量型涡街流量计的研究开发。涡街流量计测量质量流量从间接式质量流量计向直接式质量流量计发展。
 
我国涡街流量计发展历程
 
 
涡街流量计专家-无锡市优量智能流量仪表有限公司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泰运路7号
销售一:0510-8202 6888
销售二:0510-8311 8288
销售三:0510-8505 1088
销售一:13606181882
销售五:0510-8188 2688(总机)
传真二:0510-8562 0996(自动)
传真三:0510-8311 1131(自动)
标定部:0510-8562 0603
设计部:0510-8562 0915
生产部:0510-8562 0916
质量部:0510-8562 8389
用户投诉:0510-8311 1131